开幕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致辞

2021-04-09    东方风力发电网

秦海岩:风电行业的同仁大家上午好,首先对不能到现场参加我们今天的论坛表示道歉,同时也非常遗憾,又东方风力发电网举办的中国国际风电复合材料高峰论坛到今年已经开了第七届了。这个论坛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叶片和复合材料的最重要的盛会,也是我国风电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我们这个论坛在未来越办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0年已经过去,为什么要说2020年呢?我觉得未来我们想起这一年的时候都会永生难忘、刻骨铭心,一场突然而来的疫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后政治局势也是动荡不安,国际上的冲突也在加剧,尤其是对经济的影响,全球的经济进入了二战以后最严重的衰退。当然,只有中国的经济实现了正增长,就像弗里德曼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到的,这次的新冠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而成为了西方的滑铁卢,我想这主要原因是源于我们强大的国家政府的领导力和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控制住了疫情,使经济和生活快速重启,更是得益于此,风电产业也胜利完成了全年的任务,彰显了行业的力量和韧性。

2021年已经开启,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中国风电发展史上也是会留下印记的一年。未来已经呼啸而来,伴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风电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最重要的发展的机遇期,疫情的创痛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想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全球环境治理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向绿色发展转型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问题。

我想为了落实3060目标,为了实现3060目标,就是到30年实现碳达峰,60年实现碳中和,风电无疑是主力军。“十四五”期间风电必须要实现2.5亿千瓦以上的新增的开发规模,才能为这个目标做出风电应有的贡献。我想这是我们全体风能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呼啸而来的不仅是使命和机遇,还有压力和挑战,如何实现开发规模的高质量、倍数的增长,如果在技术上经济上实现新的突破,如果通过改革理顺体制机制,这是接下来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想首先是要确保风电在三大主战场的开发规模,实现每年五千万千瓦的新增装机。我们三个主战场就是三北、中东南部和海上,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我们都不能实现每年新增五千万的装机目标。当然,三北地区的优势是风资源储量大,风速高,度电成本甚至可以低于常规的火电,适合大规模的集中开发建设,开发与消纳并举,尤其是提高消纳能力,将是决定三北地区能否实现持续大规模开发的关键。

我想第一是要通过加大跨省跨区的输电线路的建设,提高跨省跨区的电力交换能力,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实现提高我们三北地区消纳的比例。第二是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的规模和比例。三北地区政府我觉得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们首先不能总想着说把我们西部的电力卖到中东南部,其实你应该认识到,进入碳约束时代之后,这个风电将成为最清洁最便宜的稀缺资源,可以吸引在碳约束的条件下,对低价零碳电力需求非常大的产业向三北地区转移,成为支撑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将我们这种清洁电力、低碳电力、便宜电力的价格洼地变成工业企业的价值高地。

第二个主战场就是我们的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明年开始就取消补贴了,但是它也是我们最关键的时期,是我们关键的成长期。所以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形成市场拉动,产业技术才能进步,然后我们的度电成本才能降下来,我们行业已经做过深入的讨论,其实只需要三年时间我们就可以做到平价上网,但是这个三年如果没有补贴的话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举全行业的力量,然后去解决渡过这三年最困难的过渡期。当然,我们也希望各地政府高瞻远瞩,为海上风电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三年实现平价。海上风电是沿海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不二选择,也是打造海洋经济强国的主力军。

第三个主战场就是中东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地区的风能土地资源优势,利用田间低头、村前屋后、乡间道路等零散土地因地制宜的发展风电,使之于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的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一条风电让乡村更美丽更富裕的发展之路。

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是接下来我们必须推进的重点工作,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发电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造价的下降,我们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过去十年我们依托于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我们的风轮直径不断的突破,大家知道风轮直径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同样的风况条件下,发电量可以增加到三倍甚至到四倍左右。即使在风电场单位千瓦造价下降不多的情况下,度电成本也可以下降到原来的50%。风力发电增长的投入产出比是有很大的经济性的,只要研制出更长的叶片,发电能力就能成倍的增加,而且随着技术进步,短期是看不到天花板的,这就是我们风电行业技术创新的摩尔定律。

十年前,我们风电主流的风机直径是77米,到现在已经达到了150多米,平均度电成本也从六毛八毛降到了现在的三毛四毛,最新的风电叶片已经突破了200多米,我们最近在我们阳江的风电检测中心马上要对一支107米的叶片做实验。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相同风电场的发电量将会再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左右,度电成本可以再降一半。西北部风资源好的地区,现在可能是三毛钱,五年后可以降低一毛五到一毛钱。中东南部四毛钱左右,三五年可以降到两毛钱,近海风电五年一定能够降到四毛到五毛,远海风电八年左右可以降到四毛到五毛。当然这还没有包括风电机组可靠性和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这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发电效率,极大的降低我们的度电成本。

第三个我们要解决困扰我们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也是实现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我想最重要的体制机制的保障就是配额制,我们要提高配额制的法律的约束力。去年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已经把这个配额制写到法里面,如果能源法能落实,能把这个责任下落到地方政府,下到这些电力的消费端,那我们的风电的消纳水平,我们的开发的动力就会取得巨大的推动。

第二要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现在核准一个项目太长了,而且我刚才讲了,我们“十四五”尤其是今年装多少其实不重要,很多人在说今年装机会不会下滑,其实今年装多少是其次的,今年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加大我们的项目核准数量,因为现在核准量已经不支撑我们未来说每年五千万的新增装机规模了。将核准制改成备案制,希望能极大提高我们核准的速度,为未来四五年的开发储备好项目。

第三要保障项目开发的用地用海的供应,对风电开发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对于不改变地表形态,也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用地部分,可以按原地认定,不征不转,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时候可以采用指标留白和空间留白的方式,对风电开发予以保证,避免频繁的调整规划。

第四要建立电力市场,实现现货交易规则,落实电网企业保障责任和节能调度的政策,发挥风电边际成本为零的优势,保证优先上网,保障全额消纳。而且希望按照国家去年的平价政策,能够把这个平价政策推广到未来一段时间,要求风电企业和电网公司或者购电方签长期的购电协议,明确平价后的电价水平。通过上述举措构建起务实高效的政策保障体系,是实现我们国家风电未来大规模开发的重要的基础保证。

过去三十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依托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经过我们全体风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平价上网,为风电成为主力能源奠定了基础。未来三十年,风电要成为中国碳中和的主要贡献力量,成为碳中和的主力军,我们既要保持高速发展,又要克服前进中的各种障碍,压力和困难前所未有。但是我坚信风电行业有能力应对所有的挑战,全体风能人员应当以不负过往、不惧未来的精神,肩负重任,驭风而行,勇敢的迎接呼啸而来的未来。

正如约翰列侬所说的,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有到最后。

谢谢大家。

(内容来自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核)